,则是此事之后宫里的态度。
北齐入侵,再退,不收,备战,这连环四击。其实都是在替东夷城分担压力,但凡眼尖的大人物们都能看明白这一点,于是乎有些人也就清楚了范闲在此中所扮演地角色。虽然了解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没有波及到庆国民间的议论,然而皇宫里的沉默。仍然让范闲有些始料未及。
那几位南庆大人物会震惊于范闲的影响力,震惊于他居然能够让北齐人出兵相助,比如前些天难得上府一次的柳国公,那天夜里。柳氏的父亲,在朝中沉默多年,却余威犹在的柳国公,语重心长地与范闲谈了整整一夜。
他是柳氏地亲生父亲,算起来也是范闲的祖辈,范闲这些年在京中对国公巷一直极为尊敬,这位国公虽然很少出府,但在关键时刻。从来都是站在范闲的一方,所以对于对方的教训,范闲虽然沉默,但并没有反驳。
身为庆国军人出身,柳国公有些震惊和惊恐于北方战事与范府之间隐隐的关系,只是事情无法挑明,所以老人家也只是上府来警告了范闲数句,提醒了数句。
连柳国公这种不问世事地人物都开始忌惮范闲可能会扮演的角色。宫里为什么还会如此平静?范闲不相信皇帝老子会被北方的异变震惊。更不相信,就算自己的北齐强援袒露在了皇帝老子地面前。皇帝老子就会生出些许忌惮。
陛下本来就需要一场战争,哪里会害怕北齐人的进犯,只是这种安静和沉默,委实有些不寻常。
寒气渐凝,京都的初雪终于飘了下来,冬月初,逢冬至,京都里各处民宅里的大锅里开始煮着饺子,各处肆坊里杀羊的生意好到了极点,街巷每个角落里似乎都升腾着羊肉汤的美味。
在京都里沉默许久的和亲王府,今天正门大开,有贵客临门,然而依然无法热闹,因为来的人总不过是那几位。而和亲王府外负责护卫地禁军,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各处的动静,如今这些禁军们的作用,更大程度是用来看守这座王府吧。
大皇子抗圣意不回京,这件事情并没有宣扬开去,只有朝中几位大臣知晓,一位领军在外的皇子,抗旨不遵,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极为大逆不道,只是为了朝廷和李氏皇族的颜面,在燕京大营方面无法进入东夷城的情况下,朝廷暂时保持着沉默,但没有人肯放松对和亲王府的看管。
范闲牵着淑宁地小手,满脸含笑走进了和亲王府,与王妃并排向着那座湖心地亭间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