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城墙外不远处的官道上,却是另一番景象。那辆孤伶伶的马车与上京城里出来的那列商队接上了头,范闲裹着厚厚的毛皮衣裳。难得走出了马车,怔怔地看着面前的少年郎,心里生出万般感触,一时间眼眶竟是有些湿了,却是说不出什么话来。
从庆历四年春到今日,一晃竟也八年过去了,眼前地范思辙,已经从当年那个满脸小麻子。惹人生厌的孩童,变成了现在成熟稳重,颇有大商之风的年轻人。范闲在这一刻,忽然生出自己已经老了的错觉,走上前去,紧紧地抱了抱自己的兄弟,没有说太多的话。
他们兄弟二人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范闲从来没有少了对他的叮嘱与教诲。书信更是从来没有断过,他知道兄弟一人在北齐孤身打拼是怎样地辛苦,可是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他必须舍得也要忍得。
“哥哥。”范思辙看着久未谋面的兄长,又想着南方京都里发生的那些事情。再想到兄长马上就要踏上一条世人所以为的不归之路,不由悲从中起,哭出声来,说道:“父亲母亲都在澹州。奶奶现如今身体也不好了,你就这么去了,我们怎么办?”
“这死破小孩儿!”范闲心头微暖,却是咳嗽着笑骂道:“说的好像我是去死一般,澹州那边父亲自然会打理,你若得空,也可以回去看看,代我尽尽孝……”说到此节。他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范思辙其实也清楚,在当下的局势下,兄长再也没有可能回澹州,因为陛下不可能允许他活下来。
“这些年要你准备的东西,准备好没有?”范闲不愿意兄弟见面,便陷入这等悲伤情绪中。强行转了话题。正色说道:“此去艰险,我也不知道会面临什么。要你准备的那些物事,可是用来给我保命地,你可不能当奸商。”
这笑话并不好笑,范思辙自然笑不出来,嗡着声音应了一声,那些物事都在商队里,商队要一直跟着范闲出北门天关,此时自然不用拿出来。
兄弟二人离开了车队,然后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阵话儿,不外乎是关于澹州,关于京都,关于父母,关于祖母,关于若若和嫂子侄子的事情。
将要分别的时候,兄弟二人才重新回到了车队之旁,范思辙想到一椿事情,眉头微皱,亲自从一辆马车里抱出了一个沉重的瓮子,抱到范闲身前,疑惑问道:“这是大殿下从东夷城送过来的,说是你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忘记地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么重……我可没敢打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