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他只冷冷的瞥了一下那群人身后的一个角落,那里已经有几人落座,正在交头接耳。
那几人里面,有两个跟他关系不错。正是他们的介绍,陈。良才才与一群人联络起来,去买下了五十余家小报报社。
现在想起来,陈。良才就恨不得拿起自己妻祖父擅长使用的铁骨朵,狠狠锤自己两下。名声,成效,这些事都不说了,全都成了笑话。只说买卖,完完全全是个亏本生意。花大价钱买下的这些小报,里面的编辑和记者,稍有能耐的一个个都辞了工,得到的是空架子,以及一干排不上用场的老弱病残。这让还被鼓吹可以整合资源,造就新一家大报社的陈。良才,完全成了传言中的丑角。
幸好还有新闻审查法案,不管是不是幌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好歹不是被骗的丑角了,是报复不过夜的狠人了。
“原叔。”
陈。良才心中忽喜忽怒,忽然听到声音,看过去时,却是一个头发斑白的中年人。
见到他,陈。良才连忙起身行礼,“见过正谊兄。”
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但这一位苏同苏正谊曾经在京师做了好几年《自然》的编辑,也是自然学会的高阶成员,在化学上造诣很深,摊开双手,尽是被酸碱腐蚀的痕迹,脸上一块很明显的黄斑,据说是某次实验,被硫酸喷溅的结果。
只不过他并没有进入韩党,只能算是韩党的外围成员,有的法案支持,有的则反对或弃权,有着自己独。立的主张。陈。良才与他有过一些往来,每年总要通上几封信,可算是朋友了。
“听说原叔你递了一个草案上去?”苏同坐下来,不出意料的问道。
“难道正谊兄觉得不该有?”陈。良才反问,“新闻审查法案。”
陈。良才的话里透着尖利,苏同温润的笑了一下,抬头看着大会堂高敞的穹顶,“议会大楼,从奠基到建成,用了三年半的时间。而议会的威严,则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建立,而一旦在开头受挫,那么三十年、五十年都难说了。”
他看了看惊讶的陈。良才,“这股邪气不打压下去,议会的权威何在?设立新闻审查衙门,给报社套上笼头这是必然。”
“正谊兄是支持喽?”
苏同摇了摇头,“只是这是从议员的身份上说的话,从《自然》的投稿人的身份来说,新闻审查还是不要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