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那个时候你们自己都还在内斗,哪有精力去帮他们?”
“鼠辈劳烦带点脑子,至少在咱看来,找汉将军姜维,都比找你东吴那帮人靠谱。”
“是了,咱记得,你兄长托孤之时,给你留下了两个重臣来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吧?”
“还记不记得你每次问张昭的时候,他给你的都是什么答案?自周瑜、鲁肃死后,你东吴剩下的,可就都是张昭这样的人了。”
孙大帝一开口,一时间天幕上出现了群嘲的画面。
内事不决问张昭?
别问,问就是投!
周瑜跟鲁肃的死,算是带走了东吴最后的英雄气,后面剩下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老朱想想,若是自己所记不错的话。
曹髦那个时间点的东吴,应该是内乱最严重的时候。
也就是曹魏自身内部同样经历了一场大变,否则抓住那个机会挥军进攻,估摸着只要做做戏,东吴也就点了。
刘邦若想成功完成此番挑战,联合东吴的确胜算更大,但绝不是这个时候的东吴。
至少得再过两年,等东吴平定了自身的内乱之后。
“更何况,你真当谋圣是你这眼中只有荆州一地的鼠目寸光之辈?”
“张良若真看不到这一步,那他就不是谋圣!”
……
张良看到了这一步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他带着毌丘甸的家书找上毌丘俭的时候,虽然没有偷看,但他大概能猜到。
这不仅是一封家书,更是一封劝战的绝笔书!
毌丘俭在看完家书之后,他的手是有些微微颤抖的。
“虽然本将也知道,将犬子留在京师当做质子,他定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可……”
“可本将还是想问你一句,是否陛下下旨令他这般做的,还是你的劝说?”
面对他步步紧逼的姿态,张良只是惋惜的摇摇头。
“我并未劝说任何话,事实上,见到子邦兄的时候,我只提及了几句陛下的谋划,以及将会面临的处境,剩下的,都是他自己所言。”
“原本我是想要让他稍稍表现出些许异动即可,这样司马师虽会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将军身上,短时间内却不会害他性命。”
“可他……”
说到这,张良又是叹息一声。
对于他的话,毌丘俭信了。
知子莫若父,他当然知道自家儿子是个什么样的性子,怀揣着怎样的抱负。
哪怕是从前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毌丘甸写来的每一封信上,也都是劝说他起兵清君侧。
更遑论看到当今圣上乃是一代圣君,看到了中兴大魏的希望,他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