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的代表性人物侍立于左。
\n
因为提前放出风声,外加上赵泗对于旧吏旧法的态度并没有什么遮掩,因此其实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这次朝会的目的。
\n
时局是随着执政者的态度和历史的进程而改变的。
\n
法家一家独大的时间太久了,旧吏旧法压在人们的心头太久了。
\n
以前反对者只是苦于无人支持,各怀鬼胎一盘散沙无法联合在一起。
\n
当一个执政者明确表明态度以后,在这一刻不论诸子百家是基于什么样的政治理念出发,都毋庸置疑的环绕在了赵泗的左右。
\n
原因也很简单,暂且不提理念冲突,所有人都清楚,旧法不去,诸子百家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艰难,许多小的学派已经逐渐面临近乎消亡的境地。
\n
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n
而政治上的投机者自然不在意甚么学派学术,真正的政客是谁执政他们支持谁。
\n
从今日的大朝会来看,关中法吏出身的集体,第一次落入了下风。
\n
有人振奋,有人欢欣,芫恭自然也注意到了这非同寻常的一幕。
\n
随着李斯的跳反,旧吏的表率不由自主的从李斯变换到了芫恭身上。
\n
当然,没有人这么说,只是旧吏面对眼下困境不约而同的默契。
\n
若说形成党派一般的紧密结合倒也不至于,只是局势如此只能抱团,倘若争执日益加深,胜负迟迟不能分出,结果一直难以定下,那或许大秦真的会因此而迎来党争。
\n
芫恭因为支持赵泗释奴地原因,也被赵泗适当地释放了善意。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