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飘零,驰道两边的稻田陆续收割,留下根茬子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间或能看到有三五农户在田地里驭牛马复耕田地,以便能赶在入冬前种下麦子。
小蛮下巴磕在松软的窗户外,望着车外的田野。
从山阳上岸后,三天来都坐在马车里,缓缓北行,每天都看着车窗外大致相似的风景,小蛮倒也不觉得厌倦。也是在江宁深宅住得太久的原因,再出来走一趟,每看一处都觉得新鲜。
林缚则斜靠着软榻,握卷在手,颇为舒适的屈着腿;各种公函则交给苏湄坐在旁边待他批阅——特制的马车,披覆铁板增强防行刺之余,更重要的是造得宽敞至极,叫林缚与苏湄、小蛮起行都在车里,不觉得有丝毫的不便。
北方统帅部现在有高宗庭在那里主持,林缚实在不愿意急着赶到海州。林缚也是好久没有休息一下,从山阳上岸后,在路上走了三天,还刚刚到海州屯区的边缘。
“啊!那个是什么东西?”趴在窗口看了半天风景的小蛮,突然看到新鲜事物,转回来头问林缚。
林缚探头望出去,却是田地里的一部铁梨车引起小蛮的惊奇,笑道:“铁梨车而已,此前还引起一桩公案。偏偏你没心记住,非要看到实物,才惊奇起来……”
南方耕地,多用耕牛,极罕见耕马;倒不是耕马不适合耕地。
耕牛与耕马,各有优缺点。牛耕地慢,但费料少,南方地肥田少,农户精耕细作,每户十余、二十余亩地,养牛耕地便足够了。
马耕地比牛快,效率虽高,但费料比牛要多得多;而传统的经济模式以及南方河流纵横的地形,限制了对马车运输的要求。故而在人多地少、河流密集的南方,养马自然就给淘汰掉。
荆襄会战,军部缴获大量的战马以及驼货辎马,多过淮东军自身的需求,故而有大量的辎马给分到各个屯区来。
机器制造司有匠师仿造泰西国的匠术,造成新式的铁梨车,除梨刀外,两侧还带有车轮。这种新式的铁梨车,用力大脚快的辎马负之,一天能梨七八十亩地,效率是牛梨地的五六倍。
在新垦屯区,目前还是地多人少的局面,这种铁梨车及耕马,自然就极适合于屯区使用,很快就推广开来。
不过在铁梨车上还引起一桩公案……
早年林缚在崇州,就直接以内府的名义开出赏格,以奖励各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