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胤祉、胤祺商议过后,改变了审稿方式,以后直接把稿件平均分给审稿的?人,一人选出两篇,最后根据版面再一起商议,进行增减。
\n
《文学月刊》这边还好,《济民?月刊》有些文章涉及专业内容,胤祺他们还要?去查阅资料,或者请教官员们。
\n
当然,这一切康熙都是知情且点过头的?,胤祺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怎么能不和?汗阿玛显摆显摆呢。
\n
康熙也看了那?篇被胤祺选出来的?描写灾后百姓生活的?文章,文笔朴实,却极富画面感,比那?些粉饰太平的?奏折更有意义。
\n
但那?篇文章刊登出来后,也有官员上奏,表示这种文章会让那?些原本?没有受灾的?百姓看到受灾百姓的?困难,徒增担忧,甚至可能会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让更多人对朝廷产生不满。
\n
康熙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百姓们在旱灾时如?何寻找其他食物代替粮食,如?何坚强乐观地度过困难。并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某位官员。
\n
康熙也认为?朝廷在灾后及时调粮发灾银,问心无愧,没必要?遮遮掩掩的?。
\n
这两年时不时就会有对期刊内容表示不满的?奏折送到康熙跟前,康熙全当没看见?,不过也没有因为?这些官员说期刊不好,就迁怒他们。
\n
也有官员说,可以多出一些期刊,宣传朝廷的?政令,类似于对抵报的?补充。
\n
康熙觉得这种形式有些像他在《我的?前半生》中看到过的?报纸,后世的?报纸上什么都有,不但各种皇室秘闻能登在报纸上,连离婚都能登报
\n
——那?个文绣就是和?溥仪登报离婚的?。
\n
康熙又和?胤祺商量了一番,还是觉得这个报纸可以先放一放,一来如?今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