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吟》。</p>
那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尽显诗人内心之豪迈。</p>
今日邸舍人多不方便谈事,刘异与王彦威并肩走向梁园,探索李太白曾经走过的路。</p>
路上王彦威再次对宋城外的行刺事件致歉,并承诺一定会追查凶手到底。</p>
刘异只是敷衍笑笑。</p>
他原本拟定的藩镇将领拉拢名单中并不包括王彦威,因为这老头不是一般统帅。</p>
王彦威在如今大唐,是仅次于当代仲尼王起的知名大儒。</p>
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着书立说,光刘异知道的就有《元和新礼》30卷,《虚古今谥法》14卷,《穆宗实录》20卷,《元和取台礼》30卷,《续取台礼》30卷,《内典目录》12卷等等,另外还有一本鼎鼎有名的《唐典》。</p>
强迫一个醉心学问人领兵,其结果就是宣义军被他操练得整体文化水平很高,军中学习风气浓郁,人人都能之乎者也两句。</p>
刘异以为这种大儒会跟自己有壁,没想到王彦威竟是他的铁杆粉丝。</p>
两人走到平台的银杏树下时,王彦威神情期待问道:</p>
“老夫听坊间盛传《银瓶梅》乃是刘街使所着,不知真假?”</p>
刘异摸摸鼻子回道:</p>
“我只不过讲了个故事。”</p>
“果真是街使作着?老夫真是汗颜。”</p>
“汗颜?”刘异有点迷惑。</p>
“老夫一生着书不下两百卷,意在启发世人明理,可我写的那些书却没有一本如《银瓶梅》一般,只不过讲了个故事,就将人生道理讲得通透,细品振聋发聩。”</p>
“呃……”</p>
刘异挠了挠脑袋。</p>
《银瓶梅》是本哲学书吗?</p>
敢情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
“王节度使谬赞了,愧不敢当。”</p>
“唉,刘街使就不要谦逊了,国子监祭酒杨敬之也对你的书推崇备至,他私下曾评价读了你的《银瓶梅》后,再读元稹的《莺莺传》,顿时感觉元才子还是肤浅了。”</p>
刘异抿嘴,他现在开始理解了为啥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