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在文尚书院的事情不多,可以试试兼任。
\n
他还提出了一个别样的想法,正中叶如尘心头。
\n
因为书院招生基本都是童生起步,或秀才往上,更有甚着只收举人,比如当年赵淮安差一点就能去的西林书院。
\n
陈山长提出,湍水学院这边假如真的有人能考上童生的话,那可以由学院推荐他们去城内其他几个书院读书,帮学生开条明路。
\n
虽然是否真有人能从他们湍水学院考上童生还不能保证,但努力努力万一成功了呢。
\n
叶如尘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这事儿暂且就这么定了。
\n
报道这天,湍水学院进门第一进院子就是报道处,有好几名教职工在那里办理学生入学事宜。
\n
因为提前通知了学习的住宿制,所以学生们都是大包小包由家长送着过来的,门口热热闹闹。
\n
虽说招生信息是写明了要女学生的,可真正来的人不算多,不过真的有人家愿意让自己姑娘过来,叶如尘就已经感到很欣慰了。
\n
学生们年龄大小不一,八九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人数最多。
\n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家中也读过一点书,但因为各种原因
\n
,或家境贫寒、或调皮捣蛋等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学下去的。
\n
本以为大多都会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想到其中还来了一些商人之子。
\n
商人并不都是大富大贵的,也都是普通百姓,可能比穷苦庄稼人要强些,起码有些小钱,能负担孩子的读书费用。
\n
因为社会地位名声不太好,商人家的孩子去私塾学堂读书一般花的钱也会多点。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