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有一日,画舫中来了一位乐修。乐修初闻歌声便潸然泪下,当即举杯和之。莺娘闻他歌声沧桑,如同茫茫江水一去不返,顿时心生好感,两人一唱一和,唱尽曲谱上所有的曲目。当日,莺娘便与乐修秉烛夜谈,互为知己。
\n
岁月流转,莺娘与乐修结发为夫妻,莺娘诞下一子,生活美满。
\n
变故发生在莺娘之子满月时。
\n
那年乐修受宗门所召去寻找一种名器,名器在徐州外茫茫海域上,乐修一去不返。他离开的第一年,莺娘常常抱着婴儿站在云顶城的渡口眺望大海。
\n
等了足足一年,乐修仍未归。第二年冬天时,莺娘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但又需要照顾将将两岁的孩子,于是便回到画舫上唱曲。
\n
可惜时过境迁,名声不复,再加上莺娘虽然仍有一副好嗓音,但已不是当年那位身姿婀娜的少女。听曲的客人见她面容憔悴,人老珠黄,还背着一位幼童,当即扫兴离去。
\n
画舫不愿再收留莺娘与孩子,只送了一条飞鱼舟打发她。莺娘没了恩客,便没钱治病,也无力抚养幼子。这时有一位好心客人提出,可以将孩子藏在飞鱼舟的甲板之下。
\n
飞鱼舟为凡间的一种小舟,船身为梭形,张开木条制成的方形两翼,船舱狭窄,只容一人屈身坐立。甲板之下藏一个两岁孩童绰绰有余。
\n
莺娘白日接客唱歌时将两岁孩童藏在狭窄的甲板下,嘱咐孩子不能哭闹。她原本只是嘴上说说,没想到那孩子真与普通两岁孩童不同,不哭不闹,反而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看着莺娘,然后乖巧地笑起来。
\n
莺娘在甲板上开了一道缝,方便观察孩子情况,等客人一走,连忙将孩子从甲板下抱出来喂食。
\n
就这么过了两年,孩童一如既往藏在甲板下,忽然又来了一群乐修,说莺娘是难得的音修,要将人带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