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不答应的人就是杨彪了,他挺着有些佝偻的后背,沉声道:“依着这科举施行,需要太学院设定考题,然后在各州郡县设立考场。
陛下啊,大汉十三州这么多的郡,这么多的县,若是在各地都采用这科举制度,那么需要用多少人去维护考场,需要多少人来批阅考卷,耗时之长,损人力之大,亏财力之沉,恕老臣之言,此来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的做法。”
确实,相比于察举制,只需要官员对举荐之人的品性、才学有把握就可以直接推荐给朝廷,然后经过一定的考核能过关就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科举的做法看起来确实算得上劳民伤财了。
杨彪这话可不算是无的放矢。
有了杨彪冲在前头,其他人也开始涌出来了。
“禀陛下,微臣以为此种选才方式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舞弊风险极大,请陛下试想,这考题一出,不管如何保密,总是要从京畿下放到各州治府,再到各级县衙,途径多少人手,谁能保证试题不泄露。
而一旦泄露之后,那参与的考生岂非是可以鱼目混珠?”
“禀陛下,微臣附议,此法不仅劳民伤财、存在泄密危机,可为严重的是,若是考生只需解答题目就能出任官员,那么,他们的品性谁来保证,若是有大奸大恶之人侥幸考中,那地方的百姓岂非要陷入水生火热之中。”
“陛下,此法万万不可行,若是贸然收回各州郡官吏的察举之权,定会造成地方不稳,此法百弊无一利啊!”
“陛下,微臣附议!”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a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