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秦昶一打岔,她按捺住激进的心思,深觉重生一回,自己有些过于偏激,既便不再心怀家国,也没必要与天下为敌。
\n
因此才给冯成指了条借粮救济的路子,既然不是官府作恶才使灾民愤而暴起,还该以安抚为要,以冯成的仁慈和多年为官的经验,解决了缺粮的燃眉之急,该当可以有个善了。
\n
那边冯成得熙沅公主支招,连夜亲自赶往易县,起初程峰不肯,道无上峰命令,擅挪军粮是死罪。
\n
最后冯郡守把随身携带的官印都押给程峰,道赈灾粮一到就归还,最晚年底,不行就拿今年一郡的田税来抵,再不行,他冯成甘愿变卖家产,总之不让军囤为难就是。
\n
程峰对他这般行径颇为感动,点了三百民兵押送粮草,连人带粮,都借给冯郡守使。
\n
冯成两日一夜未阖眼,赶回南安已是转天下午,恰好遇见绕城而过的送亲队,上前求见熙沅公主,汇报了进展后连声称谢。
\n
马车缓缓行进,虞莜隔窗看向顶着一头花白乱发的冯成,他年纪不过四十出头,已颇显老相,面色黝黑、沟壑纵横如田间老农,两眼全是血丝,疲惫不堪却笑容开怀。
\n
前世她见过南康半数以上地方官员,如冯成这般不修边幅的寥寥无几,不由想起阿耶说过的话:大丈夫活一世,必当轰轰烈烈。
\n
有人利欲熏心,恃权行利己之举,一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是一种轰烈的活法,却极易昙花一现,身后遭世人唾弃、遗臭万年。
\n
或许,杜启茂会是这样的结局。
\n
亦有人如冯成这般,不图钱不为名,一生为民操劳,身后荣享尊名,流芳百代。
\n
那又如何?
\n
生前,冯成的家眷享不到半点好处,连口粮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