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包,谁知到头来他又高高举起,轻轻放过,他正待再直言进谏时,就听弘治帝道:“太皇太后尸骨未寒,教朕如何能处置她的同胞兄弟?就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吧。”
\n
刘健浓眉紧皱,还待开口时,却被李东阳拉了拉袖子,李东阳拱手一礼道:“臣明白陛下的仁厚之心,只是如不严惩巨室,国库常年空虚,恐有大患。”
\n
弘治帝叹道:“命户部府仓大使停止一切采办,延寿塔也停止修建,还有斋醮也都罢了吧。反正朕已是时日无多,何必劳民伤财。”
\n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扑通一声跪倒,连连劝慰弘治帝。弘治帝忙道:“众爱卿快快请起。朕是不能够尽除弊政了,还望先生们尽心辅佐太子,延我大明江山社稷。”
\n
李东阳忙道:“陛下不必烦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您还是以保重龙体为要,待到龙体康健,再慢慢动手不迟。至于太子,殿下幼时虽年少轻狂,可随年岁渐长,不仅读书勤勉,夙兴夜寐,近日批阅奏折,更是极有见解。依臣等看,殿下颇有陛下之风。”
\n
弘治帝此刻终于露出笑容:“照儿刚毅果决,远胜于朕。”
\n
众人见他面上又露出疲色,忙知趣告退。唯有刘大夏走到门口时又退了回去,他对弘治帝叩首道:“陛下,论其侵吞民财,勋贵只是其次,四方镇守中官与监军,才是真正的硕鼠。”
\n
明朝以太监监军,以太监驻扎各省。文官因太监贪污腐败,捞钱之事多次上疏,可至今弘治帝都并未撤回这些宦官,盖因他需要这些内官来制衡外官,这些奴才是他的眼睛和耳目,试问他怎能轻易割舍?可是今日,刘大夏又一次以头抢地,苦口婆心地劝诫,弘治帝一时也有些动摇,可他最后还是没有如刘大夏所言直接撤回,而是道:“爱卿放心,朕会命人仔细查探,如有奸宦,即刻撤换。”
\n
已然六十多岁高龄的刘大夏一时呆若木鸡,他没想到,到了这种十万火急的时候,弘治帝竟然还不肯纳谏。他长长吐了一口气,只得颤颤巍巍地退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