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踱到案前一看,却是一摞裁作长方的竹纸,最上面一张密密行行地写着小楷,笔画轻细如牛毛,字体架构却十分挺拔刚劲。元好问见了,愈发笑道:“了不得,我竟形容不出来了!真是不恨不见古人,只恨古人不曾见你!”完颜彝摇摇头笑道:“自元兄来到方城,就没有一日不笑话我的。”元好问又拿起竹纸细细观看,笑道:“宋徽宗的瘦金书笔画虽劲瘦,却没你这般轻细,你这字体推陈出新,合该好好起个名字!”完颜彝抽回纸张,失笑道:“越发胡说了。我不过闲时写来磨砺心性的,哪有什么字体。”元好问十分喜爱,追问道:“这字是仲泽教你的?”完颜彝道:“先生喜爱晋人书法,他的字体隽逸脱俗、姿致萧朗,神采源出二王。这般潇洒笔力,我练了许久,怎么都学不来。后来我想,学书是为沉心静气,用寻常的笔写极细字,最能静心凝神,又可锻炼腕力,也就不再拘泥字体了。”元好问笑道:“你再这么静心下去,怕是要得道成仙了——这细字多费功夫,你平日里又不得闲,难得今日休整,咱们不如去城中饮酒,如何?”完颜彝笑道:“我叫人去买些酒来,咱们就在这里喝吧。”元好问连连摇头道:“不成!不成!你这屋里比和尚庙都素净,只能打坐参禅、读经写字,唯独喝不得酒!”完颜彝哭笑不得,又道:“那咱们去你屋里喝。”元好问仍旧摇头道:“还是不成!”他一指竹纸上未抄完的半阙于湖词,忍笑道:“你的《六州歌头》还没写完,一会儿喝了两盏就想起‘笳鼓悲鸣,遣人惊’来,站起身来要走,我怎么办?”完颜彝扶额道:“那……我写完了再喝。”元好问乐不可支,大笑着拉起他:“好啦,你可知张于湖[1]不单有‘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还有‘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呢!你只学其一,不学其二,那怎能行?我这就带你去见见‘佩解湘腰,钗孤楚鬓’,回头再读于湖词,才能面面俱到,融会贯通。”一边说,一边连拖带拉地硬拽着他出门。完颜彝无奈,待亲自秉过完颜鼎与王渥后便与他一同入城。
“扶画鷁,跃花骢,涌金门外小桥东。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元好问熟门熟路地催马直往桃源里,鸨母一见他二人,立刻满面堆欢地迎上来,极尽热情地招呼一通,又亲自捧着茶盘,引了二人往楼上雅间里去。
二人方坐定,鸨母又打着扇子赔笑道:“实在是不巧,那弹箜篌的丫头来事,不能伺候,我想还叫上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