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成包子蒸熟,再烧个蔬菜汤就是一顿饭。
饭后郁知秋交代孩子们收拾碗筷,她得出去一趟。
先前说囤粮买猪好过年,奈何这几天一直忙着刘家兄弟的生意,没抽出空办这事,今儿有时间她得出去问问。
出门前她装了些包子给刘满堂送去,够老人家吃两三顿的。
泥路不好走,郁知秋穿着草鞋专往路边的草上踩,走起来没那么滑。
给刘满堂送了包子,郁知秋径直往胡家去。
她记得王氏家里养了两头还是三头猪,王氏天天有空就出门打猪草,上午一背,下午一背,家里的猪应当养得不错。
要是可以,她就买王氏家养的猪,腊月里赶回家请屠户来家里杀,也热闹热闹。
下雨天无事不出门,胡家人都在家,男人们凑在一堆说话,张氏和两个媳妇在堂屋改衣裳。
见两个孩子的棉衣棉裤短了一截,张氏琢磨着把大孙子的冬衣添些棉花给小孙子穿,给大孙子做一件新棉衣。
十几岁的大小伙子,翻过年就该给孩子琢磨好姑娘了,穿得合身些瞧着更精神,旁人见了印象也好一点。
给自己儿子做新衣,王氏听了当然高兴:“娘想得周到,人靠衣装,给大虎拾掇拾掇,村里的婶子奶奶看了更喜欢。”
“回头家里有合适的姑娘,不头一个想到咱家大虎。”
“翻过年大虎十六了,你当娘的,早些替孩子留心着。”张氏也是这样想的,否则也不会想着花钱给孩子做新衣。
一件新棉衣做下来不便宜,家里人多,没有正当理由,其他人心里难免不舒坦。
王氏含笑道:“这事还得娘来,娘的眼力又准又好,我还欠点火候,大虎跟娘最亲,娘挑的他一定喜欢。”
王氏心里清楚,她看好没用,这个家不是她当家,她的意见在这个家里没多大用,得公婆看上眼才行。
儿孙到了嫁娶的年纪,便意味着家里过不了多久便会添丁进口,老人家没有不高兴的。
张氏安抚性地看了眼王氏:“大虎是胡家的长孙,他的媳妇就是长媳,我会好好打听的。”
胡家儿媳妇李氏越听越不滋味,咋地,长孙的媳妇要好好看,她家二虎的媳妇就能胡乱找一个吗?
李氏停下手中活,勾着嘴角笑笑:“娘,二虎也最亲您,二虎常说您老最好最疼小辈,在他心里我这个当娘的比起您可差远了。”
甭管李氏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张氏听着心里舒坦,她眼角笑出深深皱纹:“母子连心,孩子是从当娘的肚子里出来的,没人能亲得过当娘的。”
李氏捂着嘴笑笑,不经意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