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人跟孩子都能吃,更能留住客人。
锅巴价格贵,十多文一斤,舍得买锅巴的人少,郁知秋便做得少,一回做的不超过二十斤,当天卖完,不隔夜。
刘三河不在,郁知秋便领着刘百灵卖零嘴,生煎包那边交给了刘二毛、王氏,李秀娥三人。
刘百灵能做的有限,她只能帮着装装东西,称重和收钱得郁知秋来,买东西的人多,郁知秋忙不过来,王氏洗了手也过来这边帮忙称重。
王氏嘴巴利索,跟谁都能说上几句,摊子上的客人就是等上一会也不生气,反正不赶时间,拉拉家常也行。
因着多了些品种,郁知秋这次摆摊的收入又高出不少,她喜滋滋地盼着能多攒点,翻过年家里就能买地了。
卖了两个集后,郁知秋装钱的罐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家里做生意收的都是铜板,先前她还去换过两回,最近忙有些日子没去换银子了,罐子里全是铜板。
夜里郁知秋捧着沉甸甸的钱罐子,让三个孩子帮忙数一部分出来,明天拿去镇上换成银块,铜板太多不好存放。
趁着家里人都在,索性数一数有多少钱。
刘三河瞧着那满当当的钱罐子,乐得合不拢嘴,屁颠屁颠地跑出去检查院门有没有关好,又把蛋黄叫到门口来守着。
最后钻进屋子,把门栓一插:“娘,门锁好了,蛋黄在门口,来数钱吧。”
铜板太多,郁知秋在被子上铺了一块布,把铜板倒在布上。
铜钱触碰的声音悦耳动听,倒空罐子,三个孩子对着小山似的铜板发出惊叹。
“哇,好多钱啊,娘,这全是咱们做生意挣的吗?”刘百灵眼里闪着惊喜的光,鼻头微微发酸。
家里有钱了,再也不担心挨饿受冻,天天都能吃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娘也越来越开心,大哥和二哥也天天在家。
她总觉得跟在梦里一样,这样的日子过了好久了,依旧幸福得不真实。
郁知秋轻轻理理刘百灵腮边的头发:“是咱们一起挣的,来年娘去打听打听,买些地或者买间铺子,来年咱家的日子会更好的。”
“娘,买铺子吧,有间铺子做生意方便,能挣更多的钱。”刘三河颇有野心。
刘二毛赶紧道:“娘,还是买地吧,有地就能种庄稼,不管怎么都不会饿肚子。”
刘二毛的想法更保守,他还是老想法,认为应该多买地。
兄弟俩目光灼热地看向郁知秋,想知道她的选择,郁知秋笑道:“地也买,铺子也买,咱加把劲儿,都会有的。”
这一刻郁知秋觉得她有些贪心,铺子和田地她都想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