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矜其发未剃以嗤东人。】
【而东、西又各自为镇。久之,遂分吴、楚两局。】
【主持吴局者,阁臣朱天麟、吏部侍郎吴贞旒、给事中张孝起、李用楫,外则制辅堵胤锡也。】
【主持楚局者,丁时魁、蒙正发、袁彭年……桂林留守大学士翟式耜亦每事关白,居然一体矣。】
【凡自湖南、广西随驾至,出于督师何腾蛟、留守大学士翟式耜门下,大半归楚。】
【吴人谓楚东恃李元胤、西恃翟式耜,实则吴亦内倚马吉翔、外倚陈邦傅,特其踪迹秘密,不似丁时魁(吴党)等招摇人耳目耳。】
【余人则浮沉吴、楚之间,或无所依附。】
等原文呈现完毕之后,金幕中再度呈现出话语。
【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钱秉镫的这种说法,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事实上,永历朝廷之中只有一个党,那就是翟式耜、李元胤、丁时魁三人为首的楚党。】
【在这三人的联合下,楚党的成员中有两位内阁大学士,还掌控了锦衣卫,地方上又有一批军阀拥护,朝中更有无数党羽可用,势力极为庞大,基本掌握了永历朝廷的朝政。】
【而所谓的“吴党”,只不过是那些不愿意归附于楚党的人,在楚党不择手段的打击下,只能被迫联合起来自保罢了。】
【这种联合自保由于缺乏足够核心的首脑人物坐镇和协调力量,最终结果自然是楚党轻而易举地将“吴党”诸多核心人物给一一打压排斥,堵胤锡的悲惨死去便是明证。】
【楚党既然一枝独秀得到了大部分南明军阀的拥护,自然不愿意引入忠贞营(李自成余部)来削弱自己的力量。确切地说,楚党排斥所有其他力量加入到南明朝堂中,因为这样一定会导致楚党的力量被削弱,不利于楚党把持朝纲。】
【李成栋之子李元胤属于意外,毕竟广东省的实力确实强于广西,而且李元胤也愿意与楚党同流合污。】
【像距离南明控制区甚远,同时也不知其态度的江西金声桓、山西姜镶,乃至海上的郑成功,云南的大西军余部等等,楚党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其列席南明朝堂的。】
【这也是为何在清军孔有德、济尔哈朗两支兵马两度北撤的情况下,翟式耜、丁时魁、李元胤为首的楚党对北伐救援金声桓、姜镶,或者东征福建打通和郑成功的联络通道无动于衷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个想要引入其他力量一同抗清的人,都一定会和堵胤锡一样被百般打压,甚至被楚党不择手段的暗算。】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不由纷纷点头。
【汉高祖刘邦:这样一分析,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