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往她的一双儿女身上划拉点儿,要是她学了李氏,别说扶正彻底没了指望,她的一双儿女可怎么办。
顾氏现在已经不想着什么黎家东山再起了,她想不了那么远,也顾不了那么远了,她现在就想着先把这两三年凑和过去。
黎梓卿已经及笄了,耽误下去也等不到黎家被赦免,倒不如趁着年华正好找个好人家嫁了。被流放了,嫁妆可以从简,可是要想找个条件好些的人家,媒人钱和场面上的花销总是要有的。
黎朝宗现在家里供着在私塾里读书,顾氏不识字,不懂黎朝宗究竟读得怎样了,可是她心里清楚,黎朝宗读得再好,至少这十年里都没法子参与科举,虽说功名不怕晚,四十几岁中秀才的都有,可是这些年怎么办呢?
这中间黎朝宗是要娶妻生子为黎家延续香火的,光靠借银子可不够,而且人家姑娘家里谁也不会愿意找个靠借银子谋生的,更何况现在已经连本带利已经借了六十多两银子了,村里人说了,要是到了百两就不再借给他们了!
顾氏就想着得给黎朝宗找个营生,之前还找不到人,现在白氏刚好回来了,她想试着让白氏走走门路,让黎朝宗当个账房或是找家私塾当个书童、侍书,而不用签下买奴契,只做工就好,将来不影响他科举。
顾氏已经打听清楚了,按照律例,罪籍出去做工只能为奴,可是凡事都有背地里行的通法子,白氏在西绥伢行人脉广布,想想法子,说不定就把他塞到哪户人家做个暗工了。
到时候里正这里没有买奴契也不怕,就像村子里不让那个木匠下田耕种一样,到时候就说黎朝宗还在村里读书就行,欠下的要上缴的口粮实在不行就拿工钱的银子补。
当然了,要是能让白氏跟里正走走关系,能把补粮食的这笔银钱省了,那是最好的。
顾氏听着这些人议论纷纷,咬着牙压低了声音对黎百川道:“老爷要不咱们明日再来?他们母子三人团聚,怕是不愿意让人打扰。咱们要是把白牙婆惹急了,她不帮咱们怎么办。”
“老爷可别忘了,朝宗明年就十五了,流徙之人,男丁十五以前念书的可以不下田耕种,可是过了十五,他就要下田了。就他那身板儿,下田……老爷舍得么?”
黎百川自然舍不得,只是他自有一番道理,他牙根紧咬着,声音像从齿缝里挤出来的:“你懂什么?咱们要还是住在元都的黎家大宅里,跟她客气点儿也就罢了。那时候老爷我就是使个眼色,哼哼一声,她都不敢违逆。”
“现如今咱们走了背字了,跟她客气,她哪里会听,咱们就得横起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