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珍所部的士兵是他在庐陵招募的,因为庐陵太守是他的兄弟孙宝,庐陵虽然是大郡,又是沿江重镇,但驻兵不算多,因此军队之中虽然有数百老兵,但更多是招募而来的新兵,战斗力其实很成问题。孙珍也算能臣干吏,但他并非是世间良将,韩信那种点石成金,把兵拿过来就能带着他们战无不胜的将领那叫兵仙。
这种人才是不世出的,他需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训练能力,以及指挥能力,他才是韩信。
很遗憾,孙珍不是。
作为一个士人出身的典型官员,他其实做的已经足够好了,带着五千人没有发生大的疫病,没有叛逃,还能组织这些人行军,安营扎寨。
但很可惜,他还是给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北军斥候在雾色之中发现了孙珍所部移营的动作,并一直在小心观察,并迅速通知了中军。
李如愿亲自带着卫士来到了秦淮岸边,观察情况,经过斥候回报和自己的观察,一个战机浮现眼前。
孙珍所部已经开始设立栅栏了,但还没完全合拢。
战机,这就是战机。
李如愿很兴奋的让传令兵去通知各部,并传达了自己的作战意图和安排。
左军督袁凤举率本部负责阻击敌人的援兵,中军和右军的李峻、王伏宝、庄辅、毛襄、左孝成、刘绛、张子悦七将各率五百精锐,随他渡河强攻。
刘绛在收到军令之后没有二话,立即顶盔掼甲,擂鼓聚兵。
因为他的作战勇敢,他麾下的千人也被划入了精锐行列这是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