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统一的管理。
到了宋朝时,迁都到杭州,太湖成为了经济重心,朝廷开始了加强管理,设立圩长,负责协调修圩、排涝、征税,但仍依赖民间自发组织。
到了我大明一朝,太祖推行里甲制,圩长纳入了朝廷的管理范围,职责开始增加。
包括但不限于组织岁修圩堤、疏浚河道的水利维护,组织岁修圩堤、疏浚河道的赋税征收,以及处理圩田用水、边界争端的纠纷调节。
优势很明显,圩长制确保太湖流域的圩田长期稳定,减少洪涝灾害;
其次则是无需官府直接介入基层水利,减少了行政负担,最后则是通过共同修圩,增强了村镇的凝聚力。
劣势则是小规模的圩田各自为政,抗灾能力有限,其次则是依赖传统的人力修筑,未能引入较为高效工程技术,第三则是圩长权利过大,有时候可能会对抗官府。”
“曾大人好见识!”
张子兴轻轻的恭维了一句,脸色严肃道:“圩长制也是类似义仓、族田等等的制度,也是由当地豪强或富户担任,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或者很少有圩长盘剥、欺压佃户的事情、也没有百姓联合对抗圩长的事情出现?”
不待众人出声,张子兴继续道:“第一,圩长掌控着分配用水的权利,以及防止争水冲突的权利,让大家伙都有水可用;
其次,赋税与劳役是按照田亩数量征收的,田亩多就多征,田亩少就少征,相同的,用水也是如此。
第三,圩田高产,俗话水苏湖熟,天下足,但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