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一定会抵税的。
销售额这个东西没办法控制,或者说不是你想控制多少就是多少的,有些时候是各种因素在推着你走,诸如闭店的工人工钱、原材料的堆积成本、市场的占有份额等等。
闭店了,销售肯定下去了,但是这个时期的工人工钱你照发还是停止?照发自己就亏了,不发那你问问官府或者商会同不同意,工人会不会直接离开另找一份。
到时候你再开店的时候,招人、培训、熟练等等都需要时间,这会极大的影响销售。
再例如市场份额,你闭店了就是给百姓选择其它商号的机会,而习惯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当百姓们习惯了其它商号,你的销售就会直线下滑和被挤占。
这种损失比避税损失的更大。
当然了,像上面举例的四十九万两和五十一万两的这种刚好与国债利息的差距的情况是很少,但肯定是有的,一旦撞上就是赚大了。
如果没有撞上,或者说抵税不划算,那就不抵呗,直接选择利息。
反正选择权在商人手中。
“这一点如果没有疑问,那朕就继续说说第三种,某种特权。”
“这一点其实历朝历代都做过了,诸如刚刚谈论的朝廷借款中的一些边境贸易特权、生丝出口配额、盐引、茶引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入更多的特权。
诸如朝廷采购优先权、优先购买蒸汽机商船的特权、工业研究院新出技术的代理权、朝廷重大项目跟投权等等。
前面的那些你们都很很清楚,朕重点解释一下重大项目跟投权,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