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这里是叶尔羌和吐鲁番、卫拉特三部的中转之地,商队往来极多,大约也有三五千人,总得算下来大概是三万两三千人左右。”
“我们现在隶属与叶尔羌,但卫拉特屡次侵袭,想将疆域从准格尔盆地向南部扩张,前几年尤其严重,去年开始两部就平息了不少,什么原因不清楚。
但听父亲说好像是因为明军骑兵进入草原,他们将兵力给抽调走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大好事儿,本可以北进的,可吐鲁番被卫拉特控制着。
我们一旦进攻黑风口就会被吐鲁番给背后进攻,切断我们的补给,所以两部今年非常的平和。”
“焉耆城盆地整体驻军有五千人左右,分为了三部分,一部分是驻扎在焉耆城内,大约是两千人,用于镇守焉耆盆地内,毕竟这里的商队太多了。
一部分则是驻扎在焉耆城西南六十里处的铁门关,是孔雀河河道切割而成,也称遮留谷。
长约十五公里,一线中通,岸壁如刀劈斧凿,极为险固,丝绸之路的中道咽喉,自晋代开始设立,又称之为天下最后一关,兵力约千人左右。
另一部分则是在焉耆城东北的三百里处的库米什镇,那里是焉耆盆地通往吐鲁番的必经之地,以前被大明称之为苦水驿和沙泉。
周边为低矮山丘与戈壁,峡谷地形易设伏兵,控扼东西向交通。
吐鲁番在此修筑土坯烽燧和简易堡垒,监视卫拉特的东侵动向,吐鲁番被卫拉特占据后,这里就成了重要的军事关隘,由我们卫拉特两部同时驻守,相互提防着。
我们在那边驻守兵力在两千人左右,也是今年才开始的,以前没有大战时,双方加在一起也就三五百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