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就这样,两帮势力在他们自己都糊里糊涂的情况下完成了合流——甚至不需要他们真的勾结,只要在刘启的眼中,他们站在了统一的战线就已经足够了。
前朝与后宫相勾结,栗氏一族和朝臣站在了同一边,大臣们又打算干涉皇帝的家事和皇位的传承。
刘启都不满意的两个存在,又一次干出了绝对能触动景帝敏感神经,让他回忆起七国之乱自己狼狈到绝望的形势的,威逼君上的愚蠢举措。
……多聪明的女人啊,多敏锐的政治家啊!
在这样的母亲的爱护之下,刘彻怎么可能是依靠长公主和陈皇后才能上的位啊!他的政治才能,分明是完美地继承了父母双方的才干啊!
所以事情的最后,大家都知道了,触碰到一个经历了几年时光已经稳定了自己地位的皇帝的底线的后果:
刘荣被废为临江王,栗姬忧虑而死,栗氏一族的亲属被刘启悉数除去,依附于栗氏的朝臣也基本上告别了政治的中心。
丞相陶青被废,周亚夫虽然从太尉升任丞相,但从此太尉这一职位被刘启废除,军功集团的对军队的控制开始转移到刘启的手中。
在废太子之后,意图再现“兄弟之约”的窦太后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干出了激愤之下刺杀反对大臣袁盎等人的梁王事后被刘启疏远,自己的羽翼、势力也被刘启剪除。梁王与外戚儒吏的势力相当于同归于尽。
时为胶东王的刘彻被刘启立为了太子,而他的母亲王娡则成为了我们熟知的王皇后。
自此,回首刘启刚刚登基的局势,给他难堪的势力此时基本上都已元气大伤,他的地位反倒空前的稳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