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当苏轼在他面前,将头上那顶官帽同样摘了下来的时候,赵顼还是愿意聆听的。
被天幕加速着成熟,一天之间被迫接受了自己未来和挚友背离,弟弟犯下了严重罪过,知道自己因为那张过于招惹仇恨的嘴,经历过的太多坎坷后,年轻的苏轼身上,终于少了几分天才轻狂的傲气,多出了几分未来饱经磋磨后新兴通达的大苏学士的影子。
而这样的苏轼,站出来以自己的仕途、未来乃至于性命为苏辙求情。
——司马光人都没死呢,你怎么以为我会杀苏辙的?!
赵顼听见这个请求的时候,简直被他弄得又气又笑。
他算是弄明白后世人对苏轼微妙的态度了:什么叫做经历过再多风雨,归来仍是政治白痴啊!
可被他这么一打岔,再加上已经处理了司马光,赵顼的理智终于慢慢上线。老赵家精明算计的头脑,很自然地想起了苏辙身上除了政治家外另外的一个标签。
——文学家。准确来说,被后世人高度评价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那种高度层次的文学家。
于是物尽其用的神宗皇帝,自然不吝惜于发挥一下文人的剩余价值,顺带卖给苏轼这个,在后世影响之大甚至能左右个人风评(指无辜被“薄情寡义”的章惇)的文人一个面子。
——去搞文教吧。搞你们擅长的文字工作,宣扬新法的好处,禀报新法的弊端,记录下这个时代未来注定风云激荡的岁月。
赵顼其实真的挺想让自己青史留名的。而新法搞得越好,这个可能性才可能越大。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