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盐不同,与井盐、岩盐的生产更是不同,分为取土(盐碱土)、筛土、水溶过滤、熬煮、结晶、提纯等工序,最是麻烦,也最耗时费力。”
“不过这也没办法,咱们徐州这里能用盐碱地制盐,已经算是挨着聚宝盆了。”
此时刘炀等人来到工坊中央,这里已经架起许多大铁锅,里面都是黄褐色的盐碱土混合液,在芦苇秸秆的燃烧下,铁锅里面都在翻滚着。
“寨主请看,这就是在熬盐了,等到里面的水煮干了,就会有白色的结晶,然后就是提纯,得到的就是粗盐了。”
刘炀点了点头,对于熬盐的工艺自己是不懂的,洪禄也不懂,所以只能依靠这些娴熟的灶户。
不过刘炀有办法提高这些灶户的生产积极性,这处私盐工坊内所有灶户的收入,都是与私盐产量挂钩的,生产出来的私盐越多、质量越好,这些灶户的工钱就越多,所以不用洪禄等人监督,这些灶户就会自发的精工细作,至少产量和品质方面是有一定保证的。
“按照现在的进度,工坊每月的情况如何?”
洪禄显然提前做过功课,说道:“目前工坊从灶户中挑选出两千人,分为数个环节,从收割、运输芦苇,以及挖掘盐碱含量高的原料土,到筛选、熬制等工序,日夜不停的生产,预计每月可以生产十七、八万斤私盐,品质方面寨主可以放心,肯定比盐帮时期要好。”
“价格和成本如何?”
洪禄说道:“这方面属下的确不太懂,也询问过工坊内的灶户,现在暂定的售价是每斤六十文。成本方面,芦苇和原料土都是现成的,不用花钱,基本上就是人力的工钱,所以平摊下来,差不多折合每斤六文不到。”
刘炀大概算了一下,如此一个月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