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多锭的纺纱机,而且还不止一种,但是刘炀知道的种类中,都是横置纱锭的,而且最多只能排列五个纱锭,江南那边用的最多的,好像就是这种五个纱锭的纺纱机。
当然刘炀肯定大明一定也有竖置纱锭的纺纱机,而且绝对有效率强过珍妮纺纱机的存在,只不过因为满清文字狱等暴政的原因,以及永乐大典等传世古籍的失传,许多明代的珍贵技术和机械都失传了,刘炀也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刘炀只能采用后世网上已经“烂大街”的珍妮纺纱机,用了十几天的时间造出了上百架,光是打造机械的费用就足足花了七百多两银钱,让账房主事郭文朔很是肉疼。
书归正传,一名管事模样的男子走了进来,大声宣布试工开始,黄芸等妇人纷纷聚精会神的开始忙碌起来。
黄芸只纺了一会儿,就惊讶的发现了端倪,这种奇怪的纺纱机在纺纱的时候,只需要转动纺纱机的大转轮即可,大转轮会带动转轴,而转轴就会通过绳套转动锭杆。
在完成这一步后,小小的倒转一下大转轮再顺转,使的纱线从锭杆钩上脱下。最后放下锭子压板使锭子与锭杆同轴转动,将纱线卷绕到锭子上,便完成整个过程,将棉花纺成棉纱。
“竟然这么快!”
黄芸惊讶之余也大致估算了一下,用这种新纺纱机纺棉纱,同样的时间内,可以比自己家中的普通纺纱机快五倍左右!
不仅如此,黄芸看着已经纺出来的一些棉纱,瞪大了眼睛,发现这种纺纱机纺出的棉纱粗细基本一致,可想而知,如果用这种棉纱纺织棉布,肯定均匀细密、质量上乘,一定比现今市面上的棉布要好许多。
“说不定纺织出来的棉布,能不得上松江棉布呢!”
黄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