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了。
姜韶华看向崔渡。
崔渡很自觉地上前一步,等着郡主发号施令。
“长宁伯擅长农事,培育改善粮种。这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从今日起,单设农部,由长宁伯任农部尚书。专司培育推广粮种,指导百姓种田。”
崔渡对功名利禄富贵前程不感兴趣,唯一想做的就是自己的老本行。现在郡主特意为他设了农部,他简直心花怒放,立刻拱手谢恩:“臣谢郡主恩典。日后臣一定用心当差,为郡主分忧,令百姓都过上吃饱饭的好日子。”
这就又多了一部尚书?
张尚书习惯性地张口质疑:“郡主,朝廷分设六部,由来已久,每个衙门官署都有一批官员。现在忽然增设农部,是否要设立一应官职?”
戴尚书终于张口了:“郡主准备从何处调拨官员?”
要充实一部官员,不是简单的小事。就拿刑部来说,除了尚书之外,还有左右侍郎,另有两位郎中四位员外郎等等,加起来共有四十多个人。
农部需要设多少官职?官员从何而来?是直接调拨,还是另行选拔?这都是大有讲究的事。也会直接影响到朝堂格局。
身为老臣,天然地排斥过多的变动。
户部纪尚书咳嗽一声,委婉地张口表示国库长期空虚,只怕无力支应忽然多出来的用度开支。
董尚书和丁尚书,则纷纷对郡主设立农部的苦心表示支持。理由也极其正大光明:“农事是国之根本。南阳郡百姓富足,家家都有余粮,新粮已经在北方推广开来,这都是长宁伯的功劳。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