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疏浚河道修建河堤,都是朝堂大事,关乎着万千沿河百姓的安危。每年户部最大的支出,便是军费和修河道。这也就意味着,工部每年有巨额的钱粮出入,有数以万计的河工,还有各地衙门配合……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见不得光的勾当?
便是周尚书自己,都不敢说全部清楚。
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着的。工部上下一众官员们个个家资丰厚。周家也是京城有数的望族大户。
汤有银去了户部,马耀宗进了吏部。周尚书早就等着女帝陛下派心腹来工部了。
这一日,果然还是来了。
“下官杨政,见过尚书大人。”杨政恭敬地拱手见礼。
周尚书定定心神,语气温和:“杨郎中快请起。”
杨政是南阳郡老臣,又是杨侍郎嫡亲的侄儿,背后有女帝陛下撑腰,周尚书对他自然要客气些。
周尚书很快召了来工部所有官员,向众官员介绍新来的同僚。
众官员心里或撇嘴或嫉火直冒,还有盘算着和杨政套近乎的。一连几日,杨政的签押房里人来人往,几乎没消停过。
这等时候,就看出杨政的长处了。他自少在京城长大,第一份差事就是在刑部里做捕快,很擅长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短短几日,便认识了工部上下所有人。
杨政还有多年查案审案养成的好习惯,私下里准备了一本册子。将工部同僚一一记录在册子上。
当杨政将册子呈到御前的时候,姜韶华也有些讶然:“你才去工部几天,就摸索清楚这么多人的当差情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