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为了提高初速并减少跳弹的可能性,需要在设计上进行优化,比如采用碳化钨弹芯和轻金属弹托的组合,以在撞击中变形,而弹芯继续穿透穿甲。
其四是测试和验证,穿甲弹的性能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和验证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包括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下的穿透测试,以及在不同装甲上的表现评估。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成本。
这五个难点,制造工艺、材料、空气阻力等等,其实都相对比较好解决。
只有最后一个,李暮只能遗憾的表示:
“一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造价大概在5w到8w块,这就注定了它不能大规模生产。”
在80年代,尾翼稳定穿甲弹的造价能达到6w到7w,这还是在技术工艺相当完善的情况下。
夏国想要搞出来,在生产的初期,很难便宜得下来。
相对于这个年代他们主要使用的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的穿甲弹,这个成本价格不可谓不高。
只是不待张研究员说话。
一旁的朱雨生便抢先开口道:
“李顾问,价格不是问题,别说是8w,就算是18w,28w,只要能一发打爆敌人的坦克,那就值这个价!”
他刚刚听到李暮说出成本的实话,确实吓了一跳。
可不能只看成本,还要看效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