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不必着急,老夫能出此言,定有推荐之人。”陶阶看出萧轲有些着急,挥了挥羽扇说道。
“如今大争之世,欲要统一天下,必先抢占先机,各国纷纷变法求贤,在下自然也是求贤若渴,如果先生有推荐之人,还请明说。”萧轲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激动说道。
“哈哈,殿下既出此言,老夫也是快人快语,我那两个儿子从小便被高人看中,因此聚少离多,所以老夫寻了一徒儿,名唤韩策,以此传我平生所学。
如今已有20余载,现其已经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离国颇有贤名,因不愿受离国丞相征辟,因此,隐居在距此地十里外的伏龙岗内隐居,殿下,如若不急,明日便可去观察一番”,看着萧轲有如此宏伟之志,陶阶也不在藏着掖着,向其推荐了自己的徒弟。
“即使先生推荐,想必也是饱读诗书,胸藏万卷之人,在下虽急,却也不急这一二日,明日便出发拜访”,萧轲听闻此言,迫不及待说道。
“殿下可要做好准备,我那徒儿,虽满腹经纶却心高气傲,平常人入不得他眼中,还得看殿下的本事。”
“不碍事,不碍事,有本事的人难免有些傲气,应该的。”
最后二人交谈一番,见天色已经很晚,陶阶便结束交谈,回房休息了。萧轲一晚上因为有些兴奋,还有点睡不着。
第二天一早,萧轲便早早起身洗漱,随后告别陶阶,让四凶在此等候他归来,便带着王杰出发拜访。”
“二人来到伏龙岗上,见此地百姓安居乐业,悠然自得。随即寻一老汉问道:“老丈,听说前不久此地经历战火,为何生活却如此滋润。”
“公子有所不知,虽有战火,却不长久,燕军所过之处,不扰民,不杀戮,驱逐那以往压榨我们的官员,加上有韩先生的帮忙,所以才如此悠然自得”。那老丈见二人不是本地人,开口解释道。
“哦,不是这韩先生是何人”,听到离国民众对燕军评价,萧轲有些欣慰,又听到韩先生,想着这估计就是韩策了。
“说起这韩先生,可是大名鼎鼎,往日县太爷来此地抢粮抢人,是他亲自出面领着我们抵抗,这才让此地免受荼毒,又教我们改善农具,制定四时,让此地成为方圆几百里的世外桃源。”老丈谈起韩策,脸上也露出几分自豪感。
“哦,即是如此,不知这韩先生所居何处。”
“此地前行100步,可见一竹林,林中有一竹屋,便是韩先生所住之处”
“那就多谢老丈了”,说完,两人向着老者指引的方向前进。
两人骑马至竹林前,见林中有琴音传来,琴声悠扬,如泉水流淌,如风吹过湖面,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