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人体。但彼时的盛国,其国家发展重心并不在北方。
而且晋国这片土地荒凉无比,资源匮乏,若是盛国直接进行掌控,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国力被空耗于此,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拓跋部在当时,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夺草原上霸主地位的激烈斗争之中。
各方势力相互角逐,战火纷飞,他们暂时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挥师南下。
因此,基于这种复杂的局势,双方竟然极为默契地选择了扶持晋国。
晋国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双方之间的缓冲地带,在这微妙的平衡中艰难地维持着自身的存在。
晋国之君,历经几任国君的更迭。他们都曾试图通过各种变革来改变晋国被人掌控的无奈命运。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殚精竭虑,如何推行新的政策与举措,最终都无奈地发现,在盛国与拓跋部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夹缝之中,这种被掌控的局面始终难以打破。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之后,他们也是心灰意冷,不再过多地挣扎,仿佛陷入了一种无法挣脱的命运轮回之中。?
晋国治下拥有三州之地,幅员辽阔。这里生活着一千二百余万的百姓,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是晋国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同时,晋国还拥有二十五万带甲之士,曾经,凭借着这股军事力量以及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晋国也曾强盛一时,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在数年来,不知是何原因,或许是连年的战争,或许是内部的腐败,又或许是天灾人祸的交相侵袭,晋国的国运开始逐渐低落。
加上几任只知醉生梦死的国君,他们整日沉溺于奢华的享乐之中,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百姓的疾苦更是视而不见。
随着国君的昏庸无道,晋国开始陷入了一片混乱。
民生凋敝,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国内的经济逐渐崩溃,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商业贸易也日益萧条。
而在军事方面,疏忽兵事的现象愈发严重,吃空饷之事更是随处可见。
士兵们士气低落,军纪涣散,曾经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队如今已变得不堪一击。
整个晋国仿佛一艘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的巨轮,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前途一片渺茫,未来充满了无尽的变数与挑战。
嘉关,宛如北疆大地上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乃是除了那赫赫有名的镇北关之外,直面鲜卑的至关重要的第二大关。
它雄踞于北疆边陲,地理位置险要至极。由于其所处之地实在是太靠近拓跋部,仿佛一把利刃直插在双方交锋的前沿,为了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