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幸好当初得出的论断是,以明朝当时的钢铁冶炼水平和工程技术能力,想要制造出这玩意儿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闻安臣没想到,当时一时性起的一番研究,今日竟然会派上这么大的用场,当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凡事都有因果。
他现在可是非常感谢那位同学,若不然的话,这会儿估计他也是一筹莫展,眼瞧着这一条生财的路子摆在眼前,却怎么着无法踏足上去。
用了大约一天的时间,闻安臣就已经把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那块儿给画的差不多了,在纸上都画得清楚分明,依照这个来打造绝对没有问题。当然,还需要闻安臣解说一下才成。
于是,当日傍晚时分,他便把鞠孝忠招了过来,笑吟吟道:“鞠孝忠,我知道你在秦州呆的时间长,在咱们这秦州城里人头也熟,你可知道秦州城最好的木匠和铁匠在哪儿么?若是知道的话,便给我找两三个过来。”
鞠孝忠笑道:“大人,您可真是灯下黑啊,现下整个秦州城最好的工匠,不就在咱们衙门的工房下面管着么?”
闻安臣一拍脑袋:“哎呀,瞧我这记性,还真就没想到这茬儿。”
闻安臣没想到自已竟犯了这么个错误,有些自嘲地哈哈一笑,觉得自已果真还是在州衙中呆的时间短,没有彻底沉淫进这个衙门里面。不然自已不会是这样的想法,如鞠孝忠这种在衙门里呆了许多年的老吏员,他们一想这事儿,肯定第一个想法就是:去工房里找人,又便宜,做的东西还好,而且不怕他们偷工减料。
大明朝中枢有工部,下面的各个州县府衙里头,也都有工房,工房负责一地的所有工程的建造,一些重要工程在本地地段的维护,以及修河堤啊,修河道呀之类的这些,平整道路也是他们的事儿,同时还管着辖区内相当一部分的工匠。
中枢的工部下面管辖的工匠的数量足足有成千上万,在明朝末年的时候,都还能达到这个数字。这些工匠中,大部分都是只适合在官府下面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