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他手下贼人众多,咱们州衙中人手不足,本官是文官,也无调兵之权,根本调不来官兵,若只靠这些捕快而已,可是根本打不下来的。而若是要请官兵围剿,那就麻烦了,只怕得上奏朝廷才行。”
闻安臣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毕竟咱们是做不了这事儿的,尽力而为,无愧于心就好。现下就是盼着,看能不能上请到官兵过来,若是不行的话,这个就只能先缓缓,以后再说了。”
黎澄点点头,忽然轻笑一声:“哎呀,光顾的跟你说这些了,正事儿差点忘记。你可知道,今日把你叫过来究竟是为的什么?”
闻安臣赶紧竖起耳朵来听。
黎澄笑道:“闻安臣,本官已经上报巩昌府,府中也同意了,要给你升官了!升你做秦州典史!”
“什么?典史?”
闻安臣不由得心中大惊,而后便是一阵狂喜涌上心头。
在县衙以及比县的级别要高半级的州衙中,典史这个官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存在。
典史也不入流,并不算是官,只能算是吏,但却是这一州或是一县所有吏员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个。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上典史,就有直接升任一方父母官的资格了。哪怕是小吏出身,哪怕没有进土的功名,甚至连举人的功名都没有,只要担任过典史,也照样有资格担当某地之县令。
只不过,大明朝历史上由典史直接升任一地县令的可是不少,这种情况还算是挺常见的。
能做到典史这个位子上,就相当于有了进一步向上攀爬的机会。当然,整个大明九成以上的小吏,终其一生都是不可能爬到这个位置上去的。
对于许多吏员来说,能坐上某一房司吏的位置,就算得上是这一生的巅峰了,若是世世代代都能把持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