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朝廷根本就没怎么追究,而董其昌也只好是忍了这口气。
且不说在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整个过程中董其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也不说他是不是占理,读书人们是不是占理儿,但那群读书人敢烧他的宅子,却是充分证明了此时大明朝对读书人之优待,而读书人又是何等之不好惹。
所以当时闻安臣一听孙少锵说寿春是读书人,心里便立刻意识到这件案子会很难。
但他是何等样人?哪怕是在再难办,只要他确定寿春是凶手,他也会把这件案子办下来,无论前面有何等的艰难!
不过还好还好,寿春虽然有读书人的身份,但却连秀才都不是,他身上也没有功名。
这就好办多了。
要知道,有功名的读书人,哪怕只是个秀才,也不是一般人。
一般寻常百姓见了县太爷那是要下跪磕头的,但读书人却不用下跪,甚至还有座位可以坐。此时的寻常百姓,若是离家超过一定距离,需要由官府开具的路引,若不然就会被各个路口巡查的兵丁给查到。但是读书人却是可以佩剑而行,游历天下,不受这种拘束。若是寿春身上有秀才功名的话,那么闻安臣根本就不能动他,根本就不能这么直接的把他给抓了,因为那是不合规矩的。
闻安臣如果要抓他,得得到黎澄的同意,甚至还要经过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手续才行。
但若真是那样的话,寿春就有了提防有了准备,那对闻安臣断案破案可是非常不利的。
多亏寿春没有秀才功名,闻安臣才可以直接抓他。而闻安臣只要是抓了他,只要是证据确凿,确定了他就是凶手,那么寿春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当然,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寿春与他的同学,与他的师长相隔绝,不能让他们传递消息,更不能让寿春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