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除了赵轩生母钱太后晋太皇太后外,别无他人。
这套流程在大魏走了上百年了,臣子们都习以为常,反正这份恩旨不会对现在的朝廷权力分布有什么影响,所以文武百官也只是洗耳恭听,也没人吱声,一直到沐恩略显尖锐的嗓音落下,百官才齐齐出了口气,一时间竟然连成了一片,声震大殿。
总算是没再出什么问题,总算是让年幼天子坐上了龙椅,文官集团有了主心骨,这天下就该太平了--虽然半道杀出来个靖王要提议迁都,可看刚才大殿内的情况,众口一词反对,难道他还能把朝廷硬搬去北平不成?
而顾怀也没有再横生枝节,他只是看着沐恩大声念出新的年号,看着小皇帝磕磕巴巴地让众卿平身,看着文官集团一片欢欣雀跃。
然后嘴角泛起一丝微不可见的冷意。
......
昭安二年冬,魏辽兵燹稍戢,天子銮舆自北疆归。帝虽冲龄,然巡边数月,亲睹戍卒饮冰卧雪、边民易子析骸,乃于太极殿召群臣议迁都幽燕事。
诏谕既颁,庙堂鼎沸。礼官持《周礼》哭谏“地中不可弃”,工部诸僚奏陈“劳民伤财”,司天台进《天谴图》,妄言“紫微北徙则荧惑犯阙”,市井流言尤可嗤:漕工惧失漕粮私运之利,散“迁都断龙脉”之说;汴河艄公聚于虹桥,掷楫咒曰:“弃我漕渠龙,必遭天罚!”;绸商恐塞北苦寒不销轻容纱,编“幽燕女无腰,帝王寿不永”俚曲;朱雀门外,太学诸生联袂诣阙阻迁都,然细察署名,多江淮豪族子弟——其家田连阡陌,岂容北疆垦荒令?
且观:夫开封形胜,乍观四达之地,实乃四战之墟。无崤函之固,失黄河之险,更兼地气卑湿,宫室础柱十年即朽,民谚云:“开封城,地窟窿,龙椅底下埋数宫”,
反观幽燕之地,左拥太行,右环沧海,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