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怕你们未来的计划出现什么变故?”
“我记得有个词传入你们倭国,被你们很看重,叫‘根性’,说的是人剥去重重伪装以后,隐藏得最深的秉性,你能问出这些话,就证明倭人的本性确实没变,”徐缙轻笑道,“唐时你们恭谨万分,唐末后就主动切断了联系,之前魏辽国战,你们甚至想要趁火打劫抢一把大魏--这很形象地说明了你们的行事风格,有小节却无大义,势微时伏低做小,有了机会便要狂吠逞凶,如果现在倭国没有内乱,魏辽又在国战,你觉得倭国上下会不会燃起熊熊的野心之火?”
他缓缓收敛笑容:“就是因为知道你们的秉性,所以我才会在当初倭患的时候,苦劝王爷忍沿海一时之乱,直攻倭国本土,只可惜王爷最终没有采纳我的意见,这也可能是因为我偏居江南一隅,看不到北境的魏辽大势...但归根究底,你刚才能问出那种问题,就说明你以为我把倭国当成了对手,然而实际上,现在的倭国并不配。”
“我只是想告诉你,既然没有实力,那么就要看清形势,老老实实跪下当狗,因为我远比你了解王爷,如果在这件事上倭国真的有什么异样的心思,那么哪怕暂时搁置辽国这个在北方的巨大威胁,王爷也一定会倾大魏之力,先把倭国亡国灭种。”
对于一个年纪尚幼就登上高位,且被旁人挟持夺取权力,只能远赴重洋寻找一线生机的源本义来说,这一番扯去所有遮羞布的话无疑像一把刺进心口的刀,他的脸色由白转红,又由红转白,但最终他也只是死死握着拳头,什么都没说。
徐缙却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只是居高临下,静静地看着他。
“你可以去见王爷了,”他说,“但不要忘记我刚才说的那些话,拿出你该有的姿态,想好你应该付出的代价,倭国存亡,现在只在你一念之间。”
“勿谓言之而不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