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也照抓不误--好在这种一般都是进去受点罪就被放出来了,至少目前还没什么冤假错案传出来,那些行刑后公示的证据足以让任何心生怜悯同情的人陷入沉默。
最大的问题还是官就那么多,都抓完了谁干活?朝廷半空陷入瘫痪,案子没人审,政务没人办,到时候大魏就真的要彻底完蛋。
然而因为之前的诏令,朝廷已经有了一大批的后备官员,这些过了科举还没补上缺,或者压根就没过科举只是才名颇盛所以得到推举的士子们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以往就算中了秋闱,到吏部报道也起码等上几个月才能外放为官--这还是有关系的,要是身无余财可以打点,又没有扎实的人脉或者才名,等个三五年都当不上官也是寻常事。
可现在呢?大把大把的朝廷官位等着人去干活,那些之前被举荐上来的士子们在经过一轮靖王与天子的殿试,当面奏对过关之后,立马就可以去任职,最夸张的一个是前年秋闱的二甲十七名士子,被安排到户部仓储司后爆发出无穷的干劲,几天几夜不睡觉用当初在国子监学来的算学知识清了几年的乱账,被靖王知道后连提了三级--这换做以前少说也是十来年的水磨工夫。
而那些因为清廉或者政绩而逃过锦衣卫清算的官员们的前途就更光明了,从尚书到学官的位置空出来那么多,原本被死死压制的官员们立刻迎来了出头之日,整个朝堂迎来了大换血,而且这次升官的逻辑根本不是以往那套,锦衣卫先查,查完了没问题再由吏部调出过往政绩,确认其处理政务有过人之处,然后才能破格提拔。
很多人都渐渐回过味儿来--这种朝堂换血的过程,简直堪称王朝的新生,因为这种事情有且只有可能出现在一种情况下,那就是开国的时候,开国君主用无限声望聚拢了一批有理想有才干的人,分散到朝廷的各个要命位置,确保政治的清明,而随着时间发展,文官集团结党营私的程度便越来越重,到了王朝后期,有些人靠着打点关系就能上位有些人鞠躬尽瘁拼命干活却也出不了头的现象极为普遍,就连皇帝也没办法动这种已经稳固的利益链条,因为就连皇帝也不能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