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满发难,说他是倭国的“千古第一罪人”,当初为什么要发了失心疯去大魏沿海抢一把?搞得诸侯们的兵力损失惨重不说,还把大魏给惹毛了搞出来这么多私掠船,原本大家还能开开心心地在国内打生打死,没什么外来力量介入,可现在呢?一批带着火枪的魏人居然能正面抵挡超过自身人数三到五倍的诸侯军队,而且收钱就办事,绝不拖拖拉拉,大家都在比谁卖家产卖得狠,一些原来只是领地上有矿却没什么兵力的诸侯现在一跃成为实力最强大的人物,这他娘的简直没天理了。
这些话引起了许多诸侯的疯狂共鸣,有些激进点的还在朝所有人喊话要诸侯一起签一份国书,言明不能和大魏的私掠船眉来眼去,甚至还要一起聚兵讨伐他们,把他们彻底赶出去,倭国的事情就该倭国人自己解决,现在把东西都卖光了,让那些私掠船一船一船地往大魏运回去好东西,以后怎么办?日子不过了?
但事实证明就算嘴上喊得再厉害,该做的生意还是得做,部分诸侯已经不满足于雇佣制了,他们甚至开出天价想要魏人能大批量走私火枪和火炮,然而这东西在魏国都是管制品,在北境和后方产出来就直接拉到前线,能发给私掠船的都是些淘汰的老式制品甚至残次品,他们花了大价钱才从官府那儿搞来私掠证,为了这么点钱就毁掉以后的收益和送掉自己的性命,实在有些不值当。
于是喊话的继续喊,混战的继续混战,魏国私掠船队挣得盆满钵满吃得满嘴流油,飘在海上的时候就抢,上了岸还能接受雇佣,倭国还衍生出了一批专门为私掠船服务的行业,从九州到鹿儿岛的私设码头港口也不知道开了多少个。
毕竟连大名们都在和魏人眉来眼去,要指望民间百姓有什么宁死不卖国的价值观,那实在是有些不现实的。
也就是在这种没有人能看清未来走向的时候,源本义回到了京都。
这一趟走了三四个月,离开时京都还在下雪,回来以后樱花都快开了,脑袋上长起了发茬,远走过千山万水的源本义站在京都的城门前,沉默地看着京都的风景,看着那些衣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