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盛在意,那些用血写成的诅咒甚至都没让黎盛感觉到有半分不适,打扫战场后,他迅速带兵回到公州城,但却并没有第一时间驰援开京,因为公州城还有一堆烂摊子等着他收拾。
首先是还在城内流窜的倭寇,这些脱离大部队选择逃命的倭寇此时在城内杀人放火,抢钱抢得不亦乐乎,为了让公州城成为魏军接下来的桥头堡,这些人必须要清理点,而人数估计还不少;其次是还在燃烧的东城,要知道黎盛虽然不在意名声,但那也得分情况,倭寇大敌当前的时候自然顾不上在意,但打赢了仗怎么也得考虑善后,尤其是东城里现在还有不少高丽平民被困在火海之中,烧死一批再救一批,两相平衡,他黎盛的名声不就回来了么?
--只能说黎盛的脑回路在这方面确实挺清奇的。
归根究底魏军是驰援高丽,而不是和倭国金国一样来瓜分高丽,虽然高丽求援国书上出的血估计比魏国入侵也好不到哪儿去,但占住大义魏军可就是“王师”了,好处照拿,还挣名声,只要做事别太过分,日后放到史书上这都是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远征。
攻陷公州城后,黎盛在这里又待了三天,这三天的时间他主要是在灭火,以及传令外围的魏军配合攻势,收复倭军主力被击溃后的失地,当军令传下时,由于魏军不过四万兵力,而且在公州城下还有不少战损,所以很多部将都担心兵力不足,然而接下来的情景却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做闻风丧胆。
织田信虎被击溃,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忠清道,各地无论是在劫掠还是驻守的倭军得到消息,通通采取了整齐划一的行动--逃跑。
没办法,主持前线战事的织田信虎都切腹了,开京还没打下来,魏军拿下公州城后,挺进驰援开京的路上再无障碍,而且黎盛打仗比较绝,他一旦决定不轻敌冒进后简直是硬啃下了忠清道所有的交通枢纽以及险关雄城,这就导致倭军想守都没法守,去抢都抢够了,这个时候还不怕留下来干嘛,等死?
于是仅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