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已经想要听到结尾了,或者说是迫切想听到从自己战无不胜的叔父嘴里说出魏国必胜一累的话,然而顾怀却没有让他获得这种小小安慰,只是实话实说道:
“没有人能在真正的厮杀开始前猜到这一战的过程,我也不行,因为这一战太过特殊,中原民族与塞外异族的战争又来已久,但眼下这种情形在史书上都很难找到对应的例子,魏辽国势此消彼长,百年来辽国南侵大势原本已经成了,但却在几年内被拦腰打断,没有意外的话,大魏收复幽燕后就应该是敌我双方长达数年乃至十几年的对峙,因为魏辽都需要缓一口气--然而事实证明根本没有这个机会,这一战来得太快太突然,以前的战争或许还需要精心的准备和精彩的谋算,然而眼下的北伐说到底就是双方将兵力集中然后厮杀出来个胜者拥有这片天下。”
他顿了顿,又说道:“当然,没办法预料到具体的细节与结果,但我们该做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之前军议我允你旁听,你听完有何感想?”
这倒像是长辈的考校,赵吉闻言也认真起来,他在马上端坐,努力绷紧着自己的脸:“之前大帐中的争论,我都听明白了的,众将是觉得应该集中兵力,寻机决战,好复刻之前黄河白沟河的辽军大败,但叔父却说,应该分兵北上,徐徐推进,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既然叔父说应该分兵,想必定然有叔父的道理,从榆关到上京近七百里,就算是一战大胜了辽军,或许也很难直接将战场推到上京城下...”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你能想出来这一点就很不错了,”顾怀笑道,“诚然,这几年的仗打下来,大魏几乎都是处于兵力劣势的一方,以前从将领到士卒一听辽国兵力就感觉人心惶惶,如今却有了主动寻觅决战契机的信心,这是件好事,证明百年来辽国不可战胜的形象终于被打破--但就如同你说的,二十万大军,还是在辽国境内,就算大胜,又能留下来多少?相反大魏的补给线已经拉得很长了,赢了不能直抵上京城下,输了可能连榆关都保不住,国战虽然就是在赌国运,但也不是这样的赌法。”
见赵吉听得认真,顾怀沉声说道:“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