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三百里对于军队而言是一个很望而生畏的数字,早期工业时代,步卒在能保持战斗力的情形下长途行军每日可以步行三十里,突袭急行军,也就是奔袭作战,一日行军六十里便是极限;而更早的古代,也就是这年头,对于寻常步卒而言,长途行军每日三十里的极限数字没有改变,但突袭式的急行军受制于时代发展却要降低很多,能做到行军三十里后再战的步卒,就已经是绝对顶级的精锐。
简而言之,其实卢龙塞作为辽国的东线防御根基点,压根没有必要囤积重兵防守,一是因为这地方乃进入辽东的关键位置,卢龙塞作为古就有之的军事堡垒,其本身的防御能力就堪称绝顶;二是因为魏军出榆关后,想要不知不觉跨过这三百里的距离攻打卢龙塞,这件事本质上可能性还没魏军直接跳海高。
放着前线不打,去打东面的坚城壁垒?魏军又没病。
但在接到老哈河防线的主帅,也就是耶律培的快马传讯后,卢龙塞的辽军守将虽然不以为然,也还是撤回了准备往中线以及西线增援兵力的军令,还象征性地提醒麾下众将注意风吹草动,一旦外围巡弋的斥候发现魏军踪迹,不要轻易接战,退回卢龙塞死守就好,反正魏军不打下这里,压根就没可能进辽东。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魏国和金国的那档子事,大部分辽人都心中有数了,一个散布于白山黑水,过着野人一样生活的民族,无声无息间居然举旗反辽,还建了国,先别提他们到底哪儿来的底气敢这么干,光说战场上出现的那些魏式火枪,就知道这事跟魏国脱不了干系。
当然,面对南边一朝得势就立刻北伐的魏国,辽国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和金国化解仇恨,虽然这件事对于辽人来说跟吃苍蝇一样难受--毕竟女真从来都是辽国最低等的人种,现在却要好声好气和他们说话,但此一时彼一时,辽阳失陷后,辽东的门户被关上,东边的战略主动权都转移到了金国手里,要是金国也在魏国北伐的时候悍然出辽阳,那可真够辽国喝上一壶的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