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走得那么顺遂,后半程却如此坎坷?
辽帝垂下眼帘,不再去听场中众人针对“如何将魏人挡在大定府以南”的争论,默默想着。
啊,对了,一切都是从那个人开始的。
原来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某个人在魏国开始崭露头角,诗词和字帖甚至传到了北方,辽帝一直觉得想要彻底征服一个国度,那么除了杀戮和怀柔之外,还需要懂得那个民族的思考方式,只有真正继承了他们的文化,才能用一种彼此认同的方式将那个国度彻底吞并。
--魏国有被这样对待的价值和必要,而西夏就没有,所以西夏灭了国,但魏国却撑了这么多年。
辽帝喜欢中原的那些诗词和字画,他觉得这是辽国缺少的东西,从草原走出来的民族总是喜欢把目光投注在生存上,从而渐渐少了一些在生存之余的调剂品,他经常想江南的雨天会是什么模样?西南的连绵群山又该多么峥嵘?那熙熙攘攘的汴梁,那让人流连的江南水乡,都是在草原上看不见的风景--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彻底征服那个国度,那么他最想做的事情便是骑着马从南到北走一遍那些诗词里的天下。
他尤其喜欢那个人的字,瘦金,每一次拿到流传到北方的字帖都会爱不释手地挂在书房里欣赏许多遍,看每一道笔锋的余韵,看每一次转折的风骨,他在想以后一定要下一道不准刀斧加其身的旨意,好让那个人能来到辽廷,继续写诗词和字帖--想必到时候会更有韵味一些?失了国的人,才能在字里行间留下足够品鉴千年的味道。
魏国的江南起了白莲叛乱,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辽国派出了使团,想看看那个国度是否腐朽到了足够征伐的地步,答案好像很明显,所以辽国在多年以来的东西方向开疆拓土后,开始了南侵,很多辽人都觉得这会是场摧枯拉朽的战斗,辽帝当然也这么觉得,他对自己一手推上顶点的帝国有信心,然而结局却好像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