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国库已经半空了,复国初期的豪情早已被现实碾碎,为了供养那支打不出去的军队,为了维持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度的基本运转,为了填补魏国驻军那“合理”的开销,西夏几乎榨干了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子民,征调粮草的文书发下去,回应的往往是地方官哭诉民力已尽、民怨渐起的奏报,夏则提笔,在奏折末尾批下“着令肃州、甘州再行筹措,务必保障前线冬衣粮秣”,笔锋依旧沉稳,心却沉得更深,他知道,这道旨意一下,肃州和甘州这两个西夏腹地仅剩的富庶之地,恐怕也快被掏空了。
还有一份,是工部关于修缮宫城几处破损殿宇的请求,数额不大,但在这捉襟见肘的时候,任何额外的支出都显得格外刺眼,夏则几乎能想象到,这份奏折递到陛下面前时,她那微微蹙起的眉头,以及下意识盘算这些钱堆起来能有多高的心思,他提笔,毫不犹豫地写下“驳斥”二字--复国,不是为了重现当年西夏王宫的奢华,而是为了给活下来的党项人争一条活路,体面?在生存面前,一文不值。
如今已经很难从魏国要到援助了,如果不是归还了河套平原,让魏国破天荒地翻了几倍今年的朝贡,也许京城都快出现饿死在街头的身影--这并不夸张,实际上西夏如今的财政情况只会比想象中更坏,辽国占据这里的十几年间,简直把地皮都刮完了几层,就算复国,就算夏则已经穷尽心力想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好一点,可这种穷困潦倒的现状远远不是几年就能改变的。
放下笔,夏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白色的雾气在冰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他靠向椅背,揉了揉因久坐而酸痛的眉心,目光投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宫墙内几株枯瘦的老梅,枝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倔强地挂着几朵将开未开的花苞,殿内炭盆烧得不算旺,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木炭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
这里是西夏的心脏,是他耗尽半生心血、燃烧一切执念才重新搏动起来的心脏,殿外守卫的禁军,对他投来的目光是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敬畏,在如今的西夏,宰相夏则的威望,甚至隐隐凌驾于那位年轻的女帝之上,是他,从历史的尘埃里拾起了西夏的残骸;是他,在魏辽两大巨兽的夹缝中,为党项人寻得了一线生机;是他,用尽手段,将那个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