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近十年之内各部曲间所发生的大小事宜。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有用没有,只是记录下来送给你们,权当是我的一点子心意罢。”
\n
周若斌两个闻言,更是欣喜若狂。毕竟西南地处偏远,消息不便。他们两个此前也只听说了这地方如何混乱庞杂,民风野蛮彪悍,风俗习惯与内地大相径庭。具体的东西也都不知道了。赖瑾此番作为倒可以帮他们尽快熟知西南一地。如此盛情,他们岂能不感激。
\n
当下起身,手持酒樽谢道:“瑾贤弟大义,我等感激不尽。唯有酒水一杯,聊表谢意。”
\n
赖瑾立刻起身还礼。
\n
经过这么一番相赠,周若斌两人的情绪明显高涨不少。又有前任首辅珠玉在前,两个少年进士不免跃跃欲试,有了几分想头。当下酒宴已毕,各自上路不提。
\n
依依惜别的旧友此刻还不知道,周若斌和张显两人正是因为在路上细细品读了赖瑾所给的资料,在刚到任上的时候才能按图索骥,游刃有余的处理了一场民间□,同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也正因圆满处理了此事,周若斌两个越发有信心,次后潜下心来一意专注实务,同时也不忘同上峰同僚交好。果然在三年考核之期评了个优上的成绩,成功被调任到繁华之地任职。次后顺风顺水一直入了内阁为官做宰。终其一生,他们都感激赖瑾当初的援助之情。并且坚定的站在赖瑾身后,助他度过了一*的朝廷倾轧,最终走向顶峰。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n
且说赖瑾、陆子明、秦牧、赵岑、王洞芝和李默雍几个,因或是少年熟识,或是同科进士,如今又同在一个衙门做事,每日工作闲谈之间,吃酒赋诗,野游交际,倒也越发熟稔热络。
\n
这日照例上班应卯,赖瑾卯时入了翰林院,和先到的诸位上峰同僚相继问好之后,方自归坐办公。因他年纪最小,颇有才名,长的又好,嘴还特别甜,进了翰林院不过两三个月便将一干老人儿哄得再无不可。除了一两个早有宿怨的老人儿之外,年长的将他当做儿孙辈,年富力壮的将他当做子侄辈,同科的又都将他当做可亲可爱的幼弟,兼之赖瑾自己又知礼讨喜,这段时间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