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晓得另寻靠山,也算不得是上皇最为信重的功勋老臣了。”
\n
乾元帝挑了挑眉,不以为然的说道:“你的意思是……”
\n
赖瑾接口笑道:“定然是这群人觉得先前的筹谋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甚至会在将来危急家族。心慌意乱之下,另寻出路也是有的。”
\n
最重要是前几年西北大捷,乾元帝趁势将军中大权握在手中。正所谓手里有枪,心里不慌。换句话说,那些手里没枪的,心里头底气自然不足。
\n
乾元帝微微一笑,随口品评道:“言语遂粗浅了一些,道理还是可取的。”
\n
赖瑾默然不语。
\n
乾元帝自己又琢磨了一会子,见赖瑾依旧站在当地,只得开口道:“时候不早了,你暂且回去罢。”
\n
赖瑾躬身告退。出宫的时候,恰好是宫门落锁之时。
\n
这厢赖瑾刚走,太子殿下便从偏殿走了出来,似笑非笑的说道:“父皇很信任小探花吗?”
\n
乾元帝微勾唇角,开口说道:“赖瑾心智手段虽然比不得林如海和他父亲,但却是最忠心听话的。能力不足可以调、教,难得却是这一份心思,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么通透的。更何况赖瑾最难得的便是他的好人缘,不论是功勋世家还是寒门子弟,赖瑾都能相处平衡。因此他在朝中虽然说不上话,但真正出事儿了,愿意出手帮他的人还是很多。你不觉得这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n
太子殿下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早些年赖瑾在圣上的示意下搬倒原吏部尚书李默成的事情。当时泰半功勋世家与寒门清流同时上书弹劾李默成。如此效率,连圣上都有些另眼相看。
\n
毕竟当日筹谋,乾元帝在交付李默成罪证之后,也担心赖瑾人小式微,并不能搬动上皇的肱骨之臣。因此便想私底下示意一些心腹之臣出言相助。岂料还没来得及示意亲信下属出面,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