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他经常说的,决策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足够多、足够全面的信息。
正如皇上所言,对大明现在社会状况,他可能比在座的诸位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彻底。
“朕说个你们都懂的。京滦铁路通了后,滦州的煤被火车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
三月份,京师的蜂窝煤价格应声而下,跌去了三分之一。
四月份,直接暴跌了近一半,为百姓们省了一大笔钱。
由于工业化、规模化采煤,滦州的煤其实价格并不贵,它贵就贵在运输成本。滦州的煤,需要用马拉货车,通过直道,一车一车的运到京师。
运费比煤本身的成本还要贵。”
朱翊钧顿了一下,指着潘应龙说道:“蜂窝煤最初的价格定在六分一块,根本卖不动。后来降到五分,还是卖不动。
诸位,知道为什么?”
海瑞捋着胡须呵呵一笑:“皇上,因为这蜂窝煤卖贵了!”
朱翊钧笑得更开心了,“看来海公体察民情,知晓百姓日常用度。”
“呵呵,不敢欺瞒皇上,老臣虽然关注百姓疾苦,但这种日常琐事却少有关注,真是惭愧。
还是我家管事舒友良,那年听闻出了蜂窝煤,好用又干净,赶紧跑去想去买一套。回来后嚷嚷着,说煤炉贵,蜂窝煤也贵。
老臣就问他,哪里贵?
于是友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