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麟于万历元年考入南京大学,拜在李贽门下,成为其弟子。
去年毕业后,参加春闱—应天府和江苏合并的官吏招录考试,得中“举人”,秋天又参加会试—中央部门官吏招录考试,得中进士。
虽然现在会试一年一次,录取人数多了许多,含金量降低不少,但历史的惯性还在。
胡应麟的这个进士,还是让他的父亲胡僖,老怀甚慰。
中试后胡应麟申请回南京大学观政,一边在校教务处担任官职,一边继续跟着李贽治学。
神奇的是胡应麟不仅被李贽器重,还被与李贽暗地里水火不容的王世贞欣赏,时常去苏州,在戏曲学院上课,写戏本,给《文艺报》写戏曲评论。
新学旧学两边都混得开,满天下也就胡应麟了。
胡应麟双手一摊,“舒爷,晚辈也很是奇怪。通政司一份急令,把我从南京,把兑嵎先生(萧廪)从西安,把王仲叔(王士崧)从武昌,紧急召到京师。”
王士崧于万历二年考入武昌的嘉靖大学法政学院,今年刚毕业,刚参加湖北“乡试”—湖北官吏招录考试,得中“举人”,还在武昌郡实习。
“无缘无故地就把你们调回京师?”
“是啊,我们也很是奇怪,到京了才知道,是句章先生(沈明臣)推荐了我们三人。”
“沈嘉则?我记得他是右戎政使鸣泉公(梁梦龙)的长史。”
“没错。句章先生与在下早就认识,与萧参政有旧,与王伯父也是老相识。我们也不知为何他要举荐我们三人,现在又召我们去滦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