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万历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晴,我们乘坐的安阳号飞剪船继续行驶在黄海。
安阳号不愧是飞剪船,有飞字,在海面真是快疾如飞,只有我们超越其它船只,从来没有被其它船只超越。
黄海不愧有个黄字,海水浑浊,跟渤海和此前见过的东海相比,确实有些微黄。
同样是大海,为什么黄海会黄?
中午聚在一起吃饭时,有人在餐桌上提出这个问题。
有人解答,因为黄河入黄海,所以把黄海变黄了。这个答案好像有道理,又好像说不过去。
不过鸣泉公就着黄河话题,说起一件事。”
胡应麟放下钢笔,甩了甩微酸的手腕,休息了一会,继续伏身写道。
“鸣泉公说,五月份的御前朝议大会上,内阁右丞印川公(潘季驯)提出一项草案,他认为经过近十年的实地勘察,以及水文统计,分黄归北工程可以启动。
鸣泉公介绍,印川公的草案是在前汉、唐和宋的黄河故道基础上,挖掘出三条河道,分别在山东利津、沾化,河北盐山入渤海。
河道修建成功后,在开封上游的河阴、阳武和下游兰阳县,分别引黄北归。
听鸣泉公说完这个草案,众人哗然,觉得不可思议。
鸣泉公转述了印川公在朝议大会上提举的几个好处,一是让黄河不再夺淮入海,把淮河入海口还给它。
淮河十年九灾,其根本原因在于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入海口,使得淮河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