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紧张,抽一点做为公用,也不过分。
\n
乡县之中,则需要小吏们去催收,这可是个又苦又累还危险的活,怎么能不从中拿点好处呢?
\n
反正只要交足了上边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n
永宁寺塔只要修不好,摊派几次,他们就能创收几次。
\n
……
\n
南边,萧衍还在向萧君泽说淮河水坝的事情。
\n
“只要在这里兴建一处水坝,平日蓄水,只要北魏再派兵马南下,便可在这开闸放水,到时必能将北魏军卒冲入淮河,尽成鱼鳖……”萧衍指着淮河上游的一处狭窄之时,神情里带着的喜悦,“已经有历阳书院的士子实地勘探过了,只要在这里蓄水,旱时可以放水于下游,利于农耕,汛期可以阻止洪流顺河而下,淹毁沿岸的田地,还能修筑水车,兴建工坊……”
\n
萧君泽看了一眼,便轻声嗤笑:“这事想都别想,如今国用甚多,不批!”
\n
不得不说,南北两朝有的时候真的是一时瑜亮,菜得均匀,历史上,北朝固然开崇佛成风,大建佛寺,可这萧衍也没闲着,在淮河下游修筑浮山堰,劳民伤财耗费之大,远在永宁寺塔之上,不止如此,还因为一场大雨溃坝,淹死的人的不计其数,萧衍也因为这事破防了,后期整个人都进入了佛法的避风港,进入了昏君模式。
\n
萧衍还想再劝。
\n
萧君泽道:“淮河两岸,沙土松散,难以筑堤,再说了,放水时,又怎么能及时通知沿岸百姓躲避,这事不必再提了。”
\n
想做这个,至少等电报、蒸汽机这些东西出来再说吧。
\n
萧衍很是失望,他想做个能留名的大工程,元恪和他都是佛学大佬,看着元恪又是建永宁寺塔、又是迎请舍利积累功德,他实在是羡慕。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