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于是,很多人便想着另辟蹊径,比如,在青州、河北等地,主动招募乡勇,征伐土地,然后在合适的机会投奔襄阳,又或者去其它势力里当个内应,及时给襄阳传递消息,又或者在需要的时候,打开城门等等。
\n
至于其它道路,比如北魏过来避难的官员郦道元,就凭这些年在襄阳潜心编撰以前手稿,写出一本《水经注》,其中不但记载了山川水势,还在根据这些地质条件,将其中的关隘、河川、渡口、桥梁、仓储纷纷进行描述,指出地势条件也是战斗胜利的关键,指出了“关依人而固”的守城的观点,引发激烈讨论。
\n
随后便被崔曜任命为水部官员,派去勘察荆州、襄阳周围水势该如何兴建新的荆江堤坝,从而缓解水患,开垦出更多的良田。
\n
还有一个年轻人,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挑选出更容易在北方种植的棉花,还总结出棉花打顶利于结桃增产的种植技巧,成为贾思勰逐渐衰老之后,继任呼声最高的农部官员。
\n
更别说器械院了,有人在测试改进九年后,做出了如今校正系数最高的膛床,将枪管的生产的良品合格率一把推到了百分之七十三,成为各军中炙手可热的座上宾客。
\n
就是这些人物的成就,也不是普通人做得了的。
\n
相比之下,去青州搞点事情,就显得非常容易了,尤其是青州本地的寒门士族小乡豪们并不畏惧襄阳的“人均土地超过一定限额便低价征收”的政策,早就看不惯从河北过来,鸠占鹊巢的河北刑氏家族,也十分想要进步,于是,便开始纷纷与襄阳的各种进步青年们合作起来。
\n
一时间,青州各地风起云涌,刑氏本就是外地人领着河北那些逃离六镇叛军而漂泊过来的流民建立起的小政权,这几年在青州也并不得民心,于是,在一个无星无月的夜里,刑氏济南的家宅中遭到了一伙贼人的袭击,对方不但杀人,还放火,一番大战下来,刑氏虽然击退了恶贼,却也损失惨重,刑氏家主更是被烧了半张脸,昏迷发烧,一时间,人心惶惶。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